南宁市“136”工程开工建设已满1周年。“一年一小变”,市民们感受到了吗?南宁市政府最近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九成的市民给城市变化打了高分,98%的人认为环道贯通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73%的人认为南宁获得人居环境奖名副其实……
城市变大了 距离变小了
“真是想不到,南宁在短短几年中就变得这么大!”购买了南宁市新兴苑小区商品房的姚女士刚装修完新居。要是在几年前,她是不愿住到埌西去的,虽说是高尚住宅,但是离上班的地方太远。
“但现在不觉得远了,青山路又开发了几个楼盘,凤岭、仙葫的楼盘比新兴苑更远,相比之下,这不算偏僻了。”姚女士兴致勃勃的说。她如今开车上双拥路,通过新扩建的桃源路,到新民广场去上班,不过几分钟时间。
短短一年时间,人们的活动空间扩展了许多,这是显而易见的。2002年,南宁市打通了一批“断头路”。
通车或竣工的市区道路就达23条,开工新建、改(扩)建并完工的城市道路长度达25公里,加上40公里的快速环道全线贯通,再加上正在建设中的全长82.88公里的南宁环城高速公路,圈在其中的国土面积迅速扩大到406.4平方公里,相当于南宁市一年前城区面积的4倍。
城区面积成倍扩大,老百姓的感觉却是城市“越来越小”。这一点家住西乡塘的林先生深有感受。
过去到埌东办事,坐车走市内道路,一路上路口多、红灯多不算,还有车多人多,有时遇上意外堵车,通常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埌东开发区。现在可以上快速环道,十来分钟就到了埌东。
自快速环道投入使用以后,从市中心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在15分钟左右驶上快速环道,然后直奔目的地。
去年,除了快速环道的竣工,还有建政东路、衡阳西路、桃源路等路段的新建或扩建,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完善,迅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家住西平桥的郑先生,以前坐摩托车从单位回家最少也要20分钟左右,遇上衡阳路与北大交叉路口塞车,等上个把钟头也不稀奇。现在扩建后的衡阳西路,足足有40米宽,人行道、车行道分得一清二楚,行车更方便。郑先生幽默地说:“想塞车都难啊!”
地下河通了 内涝没有了
南宁市道路建设不仅做了“表面功夫”,还把“地下世界”也拓宽了数倍。过去逢下雨便成河的衡阳西路、民主路、古城路等路段的内涝问题也解决了。
住衡阳西路北一巷115号的陆老伯一家是解放初期搬到这里的,那时候的衡阳路北一巷还是一片稻田,政府把这里划成几片分配给从维新街搬来的数千居民,当时由政府出资铺了一条沙石路,大家沿路两边盖房。
上个世纪80年代,又铺了水泥地,但地势低,也没化粪池,从此这里开始了内涝的历史。只要一下雨,这里的路面就积水;雨水稍微下得大一点,就能淹没自行车轮胎,水还会往居民房里倒灌,即使用砖头堵在门口也无济于事。一旦内涝发生,人只能干等天气好转,那痛苦劲就别提了。
现在问题都解决了。陆老伯指着路边的导流明渠说:“挖了排水沟,内涝没有了。”更令他满意的是,过去破烂不堪的路面,又重铺了一层水泥,路面升高加宽,出行很方便。
衡阳西路8号某招待所的门卫郑先生,为了向记者说明过去的内涝有多严重,他指着门口的一个小斜坡对记者说:“你知道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建这个坡吗?就是为了挡住衡阳路的积水灌入院内。”如今路面加高,又新建了通往朝阳溪的排水管道,雨天积水问题再没出现过。
同住在衡阳西路的王阿婆家里因多年内涝,不得不把房子地基填高了许多。她家附近的一大片住宅区以前都没有化粪池,没地方排粪,居民一般都到附近的一个公厕去;
有些家庭自备粪桶,积满了有人就近倒在屋后的排水沟里,可是这些排水沟不能及时外排,经常弄得恶臭难闻。去年政府加高加宽了道路,还在每条街巷各挖一个沙井、一个化粪池,把通粪道通到每一户,现在居民都修建了自家的厕所,再也不用跑到公厕去了。
不仅是衡阳西路的地下管道“鸟枪换炮”,南宁市去年还大举改造十几条地下污水管,埋在地下的管道最大的直径达到2米,足可用上几十年不用愁。
环境变美了 置业变热了
广场多了、绿地多了、街道变宽变直变美,房子变新……这是老百姓们对“136”工程最直观的感觉。
原住在南宁市共和路的盲人按摩师李女士用她特殊的视角讲述了环境的变化。从前出门都提心吊胆,路上碰到石头、跌倒在坑里是常有的事。现在可好了,朝阳路、民族大道几条路都设有供盲人行走的“盲道”。
就连公共汽车也好坐很多,她感觉近来的公交车也比原来的宽敞,上车的阶梯更低,开得更稳。“虽然我看不到,但是我感觉得到,南宁多了很多树、很多花,变得很美……”
她很高兴地从周围人们的谈话中,知道南宁市在做很多城建工程,将来还会变得更美。就为了这,旧城改造要求拆迁时,她毫不犹豫就签下拆迁协议,配合政府早早搬迁。
以朝阳路、民族大道、江南路、南湖南广场为代表的景观亮化工程,把南宁市变得颇有“姿色”。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在“经营城市”的方式下,城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远不止这些,从单一的土地房产拍卖,转为广告、报刊亭等拍卖,“经营”的观念扩展到旧城改造、现代物流、仓储业、工业园等领域,城市的价值得到了极快提升。投资商也对南宁刮目相看。
去年南宁市举办7次招商活动,签订内外资项目合同232个,总金额达121.8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增长了94.97%。仅万达集团在南宁市青云街改造一个项目就斥资14.5亿元,沃尔玛等知名企业也纷纷看中了南宁。
“小变化”不小 建议也不少
享受“小变化”带来的种种实惠,不少市民也还发现“小变化”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就在最近南宁市开始新建扩建8条道路前后,不少热心市民向记者反应了一些新建道路、广场的“缺憾”之处。
记者“按图索骥”,的确发现新建工程的一些遗憾。朝阳广场附近的一处人行道,瓷砖路面已经开始出现了缺裂,与周围平整的路面相比,就象美女脸上的伤疤,十分不雅。
还有被人开了“顶”的垃圾箱,缺了“胳膊”的路边坐椅,少了灯泡的路灯,就连路边的装饰石礅也有的被人推倒,“横尸”街边。在明秀路的喷泉广场上,经常有喷头被盗、喷不出水的情况,又或者是喷池里的水不及时更换,池底、水面都长出了绿苔。
喷泉广场的绿地,也有人不时越过铁丝围栏,践踏草地,长此下去,草坪就有变“秃”的危险。
素有“绿城”之称的南宁,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遮阴的绿树。在已经扩建好的衡阳西路、桃源路上行走,南宁居民们最怀念的是当年那片几乎可以盖住整条路的绿荫。
“路是宽了,可是绿荫没了,有些可惜!”建政东路的几位店主异口同声地说。其实早在几条道路亮化的同时,就常有读者向本报反映:“道路亮化,但是树却几乎砍光了。”
尤其是建政东路和桃源路扩建时,记者不时接到热心读者的投诉:“原来这条路两边树木很茂盛的,现在就这样砍了,太可惜啦!”一位姓刘的读者还认为,南宁市一些路段现在种上的热带树种好看是好看,但是树冠太小,起不到遮荫的效果,夏天烈日下,行人太辛苦,将来能不能种一些“大个子”树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