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年的发展和借鉴,内地可用的材料,或
|
|
|
时间:『2002-8-30』 来源: 『』
活跃的香港地产商在上海的投资额都在50亿人民币以上,恒隆光盖66层恒隆广场就超逾20亿元。 去年9月,李嘉诚用3.9亿元买下上海古北新区I区14号地块,地块面积约5万平方米,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与长江实业中国 有限公司参与投资。李嘉诚的目标是建造13万平方米的大型社区。 “与一些中型地产商不同,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率的高低,只有开发大型的住宅项目才有可能获取高额的利润。更何况经过香港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大型地产商本身最大的优势便是在大型项目上的成熟开发经验。”吴少聪指出。 三波浪潮由政策掀起 “沪风”来势生猛,港资地产商其实并不陌生。1988年,中国改变土地政策,允许土地批租,外资得以进入内地市场。由于当时在上海投资高档写字楼、外销住宅的回报率非常高,普遍在30%至40%,一个项目建成后3到4年便可收回成本,因此引得大批港商来上海淘金。由于当时内地地产业本身处于高峰期,加上香港投资者对上海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信息了解不够,使这波热潮持续时间不是很长。 高潮过后,不少顶级写字楼租金比最高峰下跌了80%以上,这使得一些大型港资地产商损失严重,使他们在内地的投资变得谨慎起来。以至于当1995年上海市政府为启动365万危棚市政改造工程,允许外资开发内销房政策出台后,最早启动第二波上海房产投资热的倒是新加坡的开发商及香港的中型开发商。 从2000年起,香港的大型房产商开始意识到错失上海的机会将变得不可宽恕。特别是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和形象已基本确立,香港和上海之间愈来愈紧密的居民亲属的交流探望,公司企业间的经营往来都有利于港商投资上海的房地产。在政策等因素综合激励下,香港大小地产商通过其成员掀起投资上海房产的第三波热潮。 谨慎从事畏惧大陆同行 对此,香港地产代理商美联物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一招待会上指出,即使供给量的增加可能导致未来上海房产市场竞争激烈且充满艰险,投资内地尤其是上海的高档地产市场,仍将成为不少香港投资者的资金出路。目前上海物业租金回报远超港元利率是重要因素。 不过,在一些海外地产商看来,在上海,地产公司本 |
|
|
作者: 夫人与
|
|
|
浏览次数= 41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窗口』 |
|
|